当前位置: 承德大德网首页 > 教育 > 正文

升温还是降温?透视中国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潮 | 文化纵横

升温还是降温?透视中国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潮 | 文化纵横

【导读】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心态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据“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数据显示,当代青年大学生以温和民族主义者为主,但是民族主义思潮呈现出升温趋势。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高速发展的时代因素,以个

【导读】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心态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据“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数据显示,当代青年大学生以温和民族主义者为主,但是民族主义思潮呈现出升温趋势。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高速发展的时代因素,以个人主义为起点、以集体主义为终点的世代因素,是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潮升温的两个主要原因。这种升温如果超出一定限度,可能会带来政治表达与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挤压现实政治的决策空间,甚至导致民意裹挟政治的情况出现,未来实有必要将民族主义升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避免出现极端化趋势。

文章原载《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1期,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民族主义始终暗潮涌动,不时有抬头的迹象。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出版的《中国可以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以及随后出版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被看作是90 年代民族主义思潮升温的体现。伴随着“南海仲裁案”以及“赵薇事件”等舆论事件,青年群体在线上线下参与了包括“刷屏”、“爆吧”、“围堵肯德基”等一系列事件。透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方面,爱国主义情绪在“90 后”以及“95 后”群体中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另一方面,不同媒体与不同人群对这种情绪有着不同看法。

那么,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潮究竟以什么形态存在?如果存在,近年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本文利用2015 年与2017 年“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的数据,尝试回答以上问题。该调查由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与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展,从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区域不同层次的高校(包含“985 高校”、“211 高校”、普通本科院校、大专院校等)中抽取大学生样本。首次调查于2015 年9月展开,从39 所中国高校中抽取了6351 名在校大学生作为样本。第二次调查于2017 年9 月展开,从42 所高校中抽取了6759 名在校大学生作为样本。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校园生活、社会心态、政治心态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基本状况。删除缺失值后,从2015 年的调查中得到有效样本6192 个,从2017 年的调查中得到有效样本6671 个。

升温中的青年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潮

民族主义反映了个体的国家优越感和对他国的支配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大学生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关于民族主义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的研究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网络民族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然而,大学生民族主义的构成和发展趋势尚未得到详细考察。

本文采取如下五道问题测量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态度:(1)民族利益优先:当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时,可以采取任何手段维护本民族利益。(2)民族优越: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的人民。(3)文明优越:中国文化/传统价值优于其他文化/文明。(4)影响力扩大:一般来说,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越大,中国(人民)将越好。(5)控制权扩大:如果中国在世界事务中拥有更大的控制权,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好。上述问题的回答包括“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无所谓”、“比较同意”、“完全同意”等五个选项。其中,“完全同意”反映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强烈不同意”则反映了一种强烈的逆向民族主义情绪,其他选项可以看作是温和或中立(简称“中立”)。我们在2015 年和2017 年的调查中都采用上述测量,因此,我们得以将两次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合并比较。

通过比较2015 年与2017 年的比例变化,本文发现在全部五个指标上,表示强烈支持的大学生比例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强烈支持民族利益优先的比例从13.0% 上升到21.3%,增长了8.3 个百分点,强烈支持民族优越的比例从12.9% 上升到19.4%,增长了6.5 个百分点,强烈支持文明优越的比例从9.2% 上升到14.1%,增长了4.9 个百分点,强烈支持影响力扩大的比例则从12.3% 上升到17.7%,增长了5.4 个百分点,强烈支持控制权扩大的比例从8.6% 上升到12.2%,增长了3.6 个百分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强烈支持比例的上升主要来自于中立比例的下降,而表示强烈反对的比例在民族利益优先、影响力扩大和控制权扩大等三个方面略有下降,在民族优越方面与先前持平,而在文明优越方面则略有上升。因此,我们基本可以认为,相比于2015 年,青年大学生群体在过去两年内呈现出了更加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于中间温和群体比例的下降。

但是,有研究指出,民族主义并不是单一维度的概念,民族主义至少存在国家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两个不同的维度。国家民族主义强调国家至上,将国家的生存、安全和对他国的支配放在核心地位。而文化民族主义则把传统文化当作核心底蕴,强调文化的优越性和重要地位。因此,从逻辑上来说,民族主义至少包含国家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以及民族本位主义(同时认同国家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三种不同的子类型。在方向上,还存着与民族主义相对的逆向民族主义,即对所属共同体持否定态度。

因此,三种不同的民族主义子类型都应该存在对应的逆向民族主义类型。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本文的统计结果验证了民族主义逻辑上存在的六种不同子类型:国家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民族本位主义及三种对应的逆向民族主义形式。

对比2017 年与2015 年两次调查的数据,本文发现:

首先,民族主义思潮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国家民族主义者、文化民族主义者以及民族本位主义者的比例有所增加,相比于2015 年,三个类型分别增加了2.1、2.6 和3.0 个百分点,这一结果同样印证了前文的发现。

其次,逆向民族主义思潮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尽管逆向民族本位主义者的比例下降了1.2 个百分点,但是文化逆向民族主义者的比例上升了1.1 个百分点,逆向民族主义者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两年来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最后,中间温和群体的比例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温和民族主义者的比例从2015 年的72.0% 下降到了2017 年的64.5%,降低了7.5 个百分点。

这一结果说明了民族主义思潮的上升最有可能对中间温和群体产生挤压效应,使得中间温和群体的比例下降,民族主义者的比例升高。

通过对比2015 年与2017 年的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民族主义存在升温趋势。首先,当代大学生在民族利益优先、民族优越、文明优越、影响力扩大、控制权扩大五个指标上的支持率都显著提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国家民族主义者、文化民族主义者以及民族本位主义者都显著增加。再次,非民族主义者在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这部分温和的大学生群体两年来显著减少。总之,大学生群体中确实存在民族主义升温现象。

升温还是降温?透视中国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潮 | 文化纵横

青年大学生群体民族主义思潮为何升温?

民族主义往往流于盲目的国家优越感与排外情绪,通常被认为是破坏性的。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腾飞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民族主义的升温。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在青年群体中间的升温并不意外。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当前大学生群体内部的青年民族主义思潮,认识到导致民族主义思潮升温现象背后的时代与世代因素。


推荐阅读:叶紫网

[责任编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