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承德大德网首页 > 时尚 > 正文

额帕:明清妇女的额间风尚

额帕:明清妇女的额间风尚

位于眉眼之上的额头,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女性装饰的重点,但是在今天,女性对于额间的装饰已经少之又少,甚至喜欢拿刘海把额头给盖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美学见解,在古时候,最原始的方式不过是对额头进行简单的涂

位于眉眼之上的额头,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女性装饰的重点,但是在今天,女性对于额间的装饰已经少之又少,甚至喜欢拿刘海把额头给盖住。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美学见解,在古时候,最原始的方式不过是对额头进行简单的涂抹黏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中对于木兰理镜梳妆的过程有过这样的描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里的花黄有一种释义就是用黄粉在额间涂抹,又或者是用金黄色纸剪成各种形状装饰在额头上。最初的花钿式样也极其简单,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小红点。

额帕:明清妇女的额间风尚

等到了风姿妖娆的盛唐时节,花钿的形制也日益繁复多彩起来,花朵、牛角、扇面形的花钿层出不穷,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寿阳公主的梅花妆,被时人争相效仿。

等到了宋代的时候,抹额占据了主导地位。《红楼梦》所描绘大的时代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是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浓缩,其中的“二龙抢珠金抹额”、“双龙出海抹额”也是额间艺术的一种代表。明清时期盛行在妇女额间的是加长版抹额,被唤作”额帕“。

额帕:明清妇女的额间风尚

一、 额帕与抹额的区别

1、长度不同

与男子不同,在宋代时女子的抹额更加华丽,上面会缀着宝石坠子,金银珍珠之类。等到了明清时期,抹额的形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富贵人家的女子会用一些野物的皮毛,诸如水獭、貂鼠之类制成抹额,戴在额间保暖。触感良好的兽皮可以更好的保暖,毛茸茸的好像一只兔子卧在了妇女的额间,因此这种额帕又被称为昭君卧兔。但额帕与抹额又有不同,额帕相较于抹额则更长,全长足足有头围的两倍之多。

2、佩戴方式有异

抹额是简单的系扎在额间,在脑后固定《续汉书.舆服制》有云:“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此即为抹额之滥觞。“而额帕则是紧紧地缠绕在头部,裹在额间。不分老幼,都可以佩戴。

额帕:明清妇女的额间风尚

二、 额帕的形制与演变

明代额帕的面料较为寻常易得:“冬用乌绫,夏用乌纱,每幅阔约三寸,长约六寸,前后粗细均匀。“富贵人间的额帕上还会缀金饰玉,华贵异常。清朝以后又把额帕称之为”勒子“”遮眉勒“”乌兜“等。

《红楼梦》第六回凤姐见刘姥姥的时候,就是作了这样的打扮:”那凤姐家常戴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贵族的遮眉勒通常会在银镀金底座上点缀着珠翠,围城吉祥如意的字样。普通人家妇女的遮眉勒则没有这样的富贵,若是只是素素的一条,那不过是一条简单的黑绒布。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能够在遮眉勒上也翻出新花样来,会在上面绣上一些饰样,通常是万字不到头、子孙福寿、瓜瓞绵绵等,表达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额帕:明清妇女的额间风尚

后来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逐渐改变,额帕由最初的宽度逐渐变窄,中间宽,两边窄,依照头型固定成型,套在额上,将耳朵藏在了下面。

三、 额帕的作用

1、 免于须发遮眼

古代时不论男女均要蓄长发,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损毁,女子也以有一头乌黑茂密的长发为荣。但是额间的碎发却常常会遮住双眼,不利于劳作。不论是抹额还是额帕,都可以将额间的碎发束上去,人们在劳作的时候就可以免于须发遮眼之苦。

2、 保暖

面部不同于四肢躯干,一年四季都有衣裳来蔽体,就那样赤裸裸的暴露在空气当中。其实额部也极其容易着凉,重视保暖的古人自然是要想法子将自己的额头也遮挡起来,免于风寒之苦。额帕相较于抹额则更宽更长,可以更好的将额头遮挡起来,起到保暖的作用。


推荐阅读:叶紫网

[责任编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