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京蜜要带大家去四九城的胡同里转转,找寻那些隐身市井的传奇枣树,听听它们的故事。
◆ 文丞相祠
文丞相祠大门。
北京最著名的一棵800岁的古枣树,位于文丞相祠里,名为“指南树”,很有传奇色彩。相传,这棵树是文天祥被囚禁于此期间亲手种植的。奇异的是,树身向南歪斜,与地面形成45度角,象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指南树”也因此得名。
文丞相祠内的“指南树”。
800年过去,“指南树”年纪太大了,树身上已经有了空洞,覆盖了一些假树皮。前些年,“指南树”更不幸染上了枣疯病,树势衰弱,管理人员发现后,及时上报园林部门,经过多年的输液治疗,“指南树”从鬼门关转了一圈终于回来了,但是身体却大不如前了。
以前秋季结出来的枣,可以装满十五六口蒸馒头的大锅,还能送给隔壁府学小学的学生吃,而现在撑死了只有两三锅,口感也没有以前那么甜、那么脆了。
在“指南树”旁边,还有一棵小枣树,是后来从“指南树”上取下的小苗栽培的。管理人员希望给“指南树”留下后代,也希望“指南树”能彻底好起来。
▎参观指南:文丞相祠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门票5元。
◆ 鲁迅博物馆
鲁迅博物馆内景。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秋夜》开头的一句话。《秋夜》创作于1924年9月15日,那时鲁迅住进了在北京的第三个寓所——宫门口西三条21号。很多鲁迅的粉丝好奇,这两棵枣树现在怎么样了?
鲁迅故居位于鲁迅博物馆院内。进到院内,院门西侧是四间倒座房,倒座房对面是三间北房,东西厢房各两间,围出一个小巧的正方形庭院。正房背后有一个后园,想必这就是《秋夜》文中提到的后园。在绍兴,有模样的院子往往有后园,这处后园流露出鲁迅对家乡的思念。
鲁迅博物馆内景。
在小院的西墙外,确实还有两棵枣树,枝头还挂着一些打剩的枣子。不过,这两棵枣树,已经不是当年鲁迅先生笔下的两棵枣树了,是后来重新种的。
鲁迅故居西房墙外的两棵枣树。
不论是不是原来的老枣树,站在院子里,望着两棵枣树,我们可以回想一下《秋夜》描述的场景,感受95年前鲁迅先生在一个凉爽的夜里,透过两棵枣树,想要表达怎样的心境。
▎参观指南:鲁迅博物馆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免费,需要在门口刷身份证领票入内。周一闭馆。
推荐阅读:旗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