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城市展现出繁忙景象,共享单车也重新回到市民生活中,而在一些城市,很多市民有了新的选择——共享电单车。
目前市场上首批获得批准的有三家品牌,分别是美团、青桔和小遛。青桔是出行巨头滴滴旗下的子品牌,美团是国内本地生活平台,2018年巨资吃下了摩拜,而小遛则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企业。
共享电单车的省力、快捷的优势收获了一批新粉丝,骑行共享电单车的人在街头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新选择。
用户为何更青睐共享电单车?
除了小遛等新兴企业之外,共享单车巨头也早有所行动。2018年1月,滴滴率先推出了“街兔电单车”,随后,摩拜和哈啰先后推出了共享助力车,ofo也完成对多项电单车的专利申请。
这两年,巨头们主动收缩共享单车业务,但在共享电单车市场上却保持扩张势头。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最近获得10亿美元融资,外界认为或与电单车业务有所关联。是什么让共享电单车在共享出行行业中脱颖而出?
1.共享出行陷困局,乱停乱放问题渐显
虽然共享出行工具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由于自身管理、用户使用不当等问题,乱停乱放现象频发,对文明城市建设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以哈啰出行为例,由于线下管理问题十分突出,大量共享单车不能实现定点还车,有的占用公交站点,有的丢弃在绿化带内,有的占压城市盲道,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公开通报,责令其在3日内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将采取限制其投放的管理措施。
我们在哈啰的贴吧上,看到有些用户在吐槽哈啰助力车无法还车的问题。“骑车五分钟,停车半小时”的情况屡有发生,这样的停车现状,不仅给用户,也为承德的城市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小遛首创90°规范停车,攻克乱停放难题
今年四月,小遛共享首次对外发布了自身研发的两项最新技术:90°规范停车及亚米级精准停车。小编了解到,采用了这项90°规范停车技术后,用户用完车后,需要将车辆放置在规定的停车点并垂直(90°)马路牙子(路缘石)进行摆放后系统才允许还车,结束计费,否则如果将车辆随意码放,就无法还车成功。
而亚米级定位停车则是通过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定制RTK差分定位算法+接入高精度定位服务,消除卫星定位的各种误差,从而实现亚米级精准停车,可控制车辆精准停在P点(电子围栏)内,误差不超过1米。
小遛作为新创企业,一直重视技术研发,近年来投入累计高达3000万元,陆续申请了10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明专利和8项其他专利。使用管理更加精细的共享电单车,一来可以用更少的投放成本,满足更多用户的出行需求,减少公共资源的占用,二来也能有效解决单车乱停放的城市管理难题,提升了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与市民整体文明素养,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立足用户体验,共享电单车产品升级
近年来,共享电单车企业进行了针对性的技术升级,它们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更先进可靠的锂电池,它性能更佳且尺寸更小、重量更轻的优势,方便携带和更换维护。虽然锂电池成本较铅酸蓄电池高出一大截,但其使用寿命长达3-4年,是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1-2年)的2倍以上。这样一来,共享电单车企业就达到了低成本、高频率换电的目的。
目前共享电单车的实际续航普遍在60公里左右,比早期提高了10-20公里,其中个别企业如小遛电单车的续航高达80公里,按平均单次骑行2-3公里计,可骑行20-30次甚至更多。
小遛共享的车辆还基本配备了安全头盔,按照国标,最高时速控制在25公里以内,不会存在速度的超标车,降低了安全风险,而安全头盔的应用,更是为安全进一步保驾护航。
小遛成用户新宠,解决短途出行的最后三公里问题
近段时间最大的利好莫过于,各地对于共享电单车的政策放宽了许多。例如在杭州、宁波、长沙等地,共享电单车小遛整齐地停放在路边已成一道风景线。90°规范停车的试行,更是让小遛用户拍手叫好。
几巨头走烧钱与流量老路,小遛另辟蹊径促行业健康成长
美团、哈啰和滴滴三大共享单车巨头,虽然早就进入赛道但并未全面发力。因为它们还有大量单车在运营,如果全力发展共享电单车,就会内部互搏造成资产损失。它们希望待运营中的单车自然淘汰后再大规模投放电单车,这就给了其他新兴厂商难得的扩张机遇。
小遛共享在去年基础上提出了以技术加持的健康运营之路:2020年投放车辆达到47万辆,扩张100个城市,覆盖用户5000万人、城市160个;到2022年投放车辆达到600万辆,覆盖用户2亿人、城市1000个;目标是在国内共享电单车领域占据20至30%市场份额。
这又将是一场巨头和新势力之间的战争。资金和实力固然非常重要,但技术、服务和精细化运营才是竞争的关键因素。出行巨头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而小遛等新兴实力企业同样未来可期。
推荐阅读:时代在线